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在哪里)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 发表时间:2023-09-12 21:23:14
徐霞客故居在哪里
徐霞客故居属于无锡名人故居的著名景点。
坐落在江阴市马镇镇。徐霞客(l587-1641),为世界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人。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理志。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从22岁始,历时34年,足迹遍及23个省市。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留下了40余万字的资料,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死后由季梦良(会明)等整理成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故居始建于明代,至今保留众多的文物古迹。有四百前徐霞客亲植的罗汉松,有晴山堂、崇礼堂、徐霞客墓、胜水桥等。
明代著名探险家徐霞客的故居在哪里?徐霞客哪个朝代的?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又称为徐弘祖,一生游历在我国的大好河山,他一生居无定所,可是他在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却有一间占地约两亩的故居。

徐霞客故居的照片
徐霞客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虽然无心于名利,但由于家境殷实,所以徐霞客家里条件还是很好的。徐霞客的故居曾因为在明末时期历经战乱所以遭到破坏,后来经过清代时他侄孙的重建和1985年 *** 的翻修才保存至今。
徐霞客的故居占地约两亩,里面有胜水桥,晴山,徐霞客墓,堂石刻等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徐霞客亲手种植的的罗汉松,至今已经400余年了。进入徐霞客故居首先可以看到的是陆定一书写的牌匾,往里走是徐霞客纪念展厅,展厅里有徐霞客的简介,整个故居的结构介绍和平面图,堂石刻上有历朝历代名人为徐霞客书写篆刻的墓志铭,而徐霞客的墓地在后院,除了墓地还有徐霞客的雕像。
由于徐霞客对我国地理研究,人文研究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他的故居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基地。
徐霞客一生虽然游历于我国的山水圣地,大好河山很少回到故居,但家毕竟是家,徐霞客在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梦想,游历完祖国的河山后,最终还是回到了他在江苏江阴的家。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我国有一本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很多人并不了解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人,历史上记载徐霞客是我国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徐霞客的雕像
徐霞客出生在明朝时期的一个书香世家,徐侠客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不愿结交权贵,不愿为官,喜欢到处游览风景,欣赏景色。他从小就立志要走遍过明朝的所有名山和大川,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地理和探险类的书籍,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一类书籍的熏陶,他想要游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所以他在22岁的时候就踏上了旅行的道路。
徐霞客生活的明朝,疆域辽阔,不同省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明朝的这种大环境,才为徐霞客的游历奠定了基础。徐霞客喜欢旅游,他不仅仅从旅游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而且他把自己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了下来,他的这本笔记流传至今,被编著为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明朝时期徐霞客并不出名,他只是明朝众多百姓中的一个,可他为我们后代地理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霞客为了自己方便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时间,从22岁的少年到51岁去世,他从没有一刻停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明朝应该庆幸他们拥有一个这样优秀的地理学家,而我们当代的人更应该庆幸,在500年前的明朝有这样一位旅行者,为我们发现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也许徐霞客并不是明朝最著名的人,但他确实是我国地理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不管是他的生平经历还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徐霞客游记》,都能给我们的人生一些感悟。
徐霞客故居有什么不足之处
开发不完善、推广不足。根据查询马蜂窝显示。
1、开发不完善:徐霞客故居保护以及修缮十分完好但开发并不完善,形式单一,没有完全利用好徐霞客故居的品牌来推动整个徐霞客镇的旅游发展。
2、推广不足:对徐霞客研究充分,但宣传推广不足,徐霞客的宣传做足后便可以吸引大批游客参观徐霞客故居。
无锡一日游最佳去处
无锡一日游最佳去处有寄畅园、惠山古镇、徐霞客故居、太湖、无锡竹海风景区、南长街等。
1、寄畅园
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2、惠山古镇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
3、徐霞客故居
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
4、太湖
太湖风景名胜区素以宏大的层次,丰富秀丽的湖岛山水风光而著称。
5、无锡竹海风景区
景区有别具一格的门楼服务区、镜湖览胜区、水景瀑布区等功能区。
6、南长街
在高楼林立的无锡市中心,温婉绵长、古色古香的南长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灵归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寄畅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惠山古镇景区
无锡旅游景点
1、寄畅园
2、惠山古镇
3、徐霞客故居
4、东林书院
5、蠡园
6、美食
1.寄畅园。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_。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_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2.惠山古镇。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
3.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有故居、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4.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5.蠡园。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蠡园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是演绎范蠡西施爱情传说的地方,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
6.美食。与无锡丰富的特产相对应的,是无锡丰盛的各色传统小吃、名点与名菜,这些小吃名点往往有着一、二百年的历史,从中可见得无锡饮食文化历史的悠久。无锡饮食属四大菜系八大帮的苏菜系苏锡帮,口味偏重清淡,而且偏甜。《舌尖上的中国》里曾以无锡排骨来诠释无锡菜的甜。排骨、小笼、河鲜是到无锡必尝的美食。其他的还有油面筋、水蜜桃、惠山金刚肚脐、马山杨梅、拱北楼阳春面等众多有着传奇历史的美食。
江苏无锡有什么旅游景点?
无锡网络名人区的旅游景点有: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灵山大佛、龚凡、南禅寺、九龙灌浴场等。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桂。 它位于江南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之滨,被誉为“太湖明珠” 是中央军委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地,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1.太湖鼋头渚风景区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大富镇,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景区,全国著名樱花观赏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总面积500多公顷,是太湖西北岸无锡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由解宝山、泸定山、杜南山及其附近的中都山和三山岛组成。它的形状像一个漂浮的巨人。 景区内有填山、藏景、鹿鼎迎光、朱彝春桃等多个景点。
鼋头渚景区既有山高水阔、小风帆的自然山水画卷,又有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田园风光,还有淡雅、精致、古朴、纯粹的江南园林风光;还有吃、住、购、游等完备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名人游记、石刻、字画、传说等诸多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综合性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2.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川之间,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无锡灵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佛位于无锡马山吕钦峰南部,于1997年11月15日建成开放。 大佛所在地是以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是无锡的城市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艺术家吴宪林负责大佛的雕塑设计。
灵山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相传玄奘从西天归来,在此向东南行进,来到小灵山。风景是非凡的,他受到了极大的赞赏。他说:“难怪西方的秃鹫赢了!”所以我把这座山命名为小灵山。 印度灵九山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这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大弟子窥基被要求在这里主持佛法。 小灵山寺就是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 矗立在小灵山南麓的灵山大佛,包括莲花塔在内的高度为88米,相当于一座30多层的建筑的高度。比中国第二高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 如果加上三层地基,总高度将达到101.5米。 灵山佛垂目而视,目光睿智慈祥。 游客无论远近,似乎都被大佛的目光所关注;而且随着人越来越近或越来越远,他们的眼睛似乎会微微开合。他们靠得越近,开得越大。嘴角不笑反笑,很多指令即将出口,让人倍感亲切,引发各种遐想。
三。梵宫
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景区的景点之一。它坐落在广阔的太湖之滨,美丽的钟灵灵山脚下。宏伟的建筑矗立在雄伟的灵山大佛旁,瑰丽的艺术与独特博大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 灵山梵宫建筑宏伟,庄严和谐,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三层梵蒂冈宫采用后退式建筑布局,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建筑面积宽150米,深180米。顶部点缀着五座宝塔,背面是一座曼陀罗形状的祭坛。 成本是18亿 2006年12月,经过60多位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工艺美术等领域的全国知名人士,以及佛教界高僧、佛学专家连续两天的研讨,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筹备会暨中国(灵山)当代佛教艺术博物馆成立研讨会圆满结束。 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成为灵山梵宫建设的导向。 将龚凡灵山建成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博物馆的目标已经确定。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灵山景区三期工程竣工,一座美丽的佛教建筑群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8年11月23日,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功能于一体的灵山梵宫大门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