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 丽江(徐学·关于徐霞客的研究·游历路线研究)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    发表时间:2023-09-12 21:23:08

揭秘:丽江木土司为什么要阻止徐霞客北上进藏?

徐霞客壮游滇南的与木土司交往的史实,一直在徐霞客研究中不被特别重视,相关史料和研究文章,大多是云南学者或江苏徐氏后人所提供,较有价值的也仅得数篇,研究下来,几个问题仍是悬而未决——

一是木土司究竟为何要阻止徐霞客北上进藏?徐霞客被木土司所阻,终于没能完成进藏勘察长江源头的壮举,是为霞客一生憾事。现在的研究众口一词:木土司纯粹出于爱护霞客,怕他的安全无保证,因此阻止了霞客进藏。

但问题又来了:二是,霞客进藏受阻,退而求其次,要求到泸沽湖看看传说中的女儿国,却也被木土司阻止,霞客十分郁闷,再退而求其次,仅要求到石鼓一带查看一下金沙江,以证实他长久以来的一个悬疑:长江到底是不是如古籍所记载,发源于四川岷江?但这个看来并不遥远且就在木土司控制下的石鼓,木土司还是没让徐霞客去,于是乎成为我的剧本中得主要矛盾冲突,谓之三求三拒——木土司真的仅仅是为了徐霞客的安全考虑吗?如果这样,则他又为什么同意让徐霞客南下去大理保山呢?难道南下就绝对安全吗?

我至今怀疑:木土司阻止徐霞客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徐霞客不放心,担心这个游历家查看了他对 *** 的军事布防,泄露了他的军事机密。联系到木土司始终不让徐霞客参观巨大辉煌的木府,这个推断或可成立——木土司虽然在丽江雄霸一方,但却时刻担忧皇宫里的变故,深怕被皇帝怀疑不忠——何况那时的国势是:后金已然踏破山海关,而李自成也已攻到了北京城下,当此乱局之际,木土司不完全信任来自东南的徐霞客,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木土司拒绝霞客深入西北边境,另一方面,却对徐霞客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热情,可谓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八十品大菜都上了,又送了霞客若干金银礼物,使霞客受宠若惊,不便再提其他要求,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当霞客重病于鸡足山不能行走之际,是木土司派出八个纳西汉子,用滑竿抬着霞客,历时五个月,行程四千里,生生把霞客抬回江阴老家,以至于霞客临终之际,深感木公大德,吩咐儿子将其坟墓朝向西南方,以遥望远在西南的挚友木增土司,更离奇的是,就在徐霞客去世不久,木土司也忽然从人间蒸发,一夜之间不知所踪,至今活不见尸,生不见人,丽江人传说,木生白是到玉龙雪山中修道去了,学者们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木增土司到底为何失踪?他到底去了哪里?

霞客在丽江仅短短半月,西去不得,遂转而南下,游大理、进保山,过临沧,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冲,考察热海,勘踏火山,历时半年后,遵木公之请,于鸡足山盘桓又半年,写毕《鸡足山志》、《江源考》《法王缘起》、《滇南游记》等著作,终于大病不起,瘫痪在床。今有学者研究认为:霞客患的不是风湿之症,乃是登革热病。

宫宝之丽拟于王者是什么意思

徐霞客远观丽江木府的评价“宫宝之丽,拟于王者。”是说这座木府的美丽,可与王者的宫殿相媲美。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的介绍

1、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被称为“千古奇人”。

2、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明崇祯九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但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如今只剩下60多万字。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也有人称《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哪座城市被徐霞客称为

云南腾冲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腾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历代都派重兵把守,因此徐霞客给取了名叫极边第一城。腾冲市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旅游景区众多,如火山国家公园、和顺古镇、北海湿地、国殇墓园等。徐霞客到丽江后,知礼好守的木土司热情接待,徐霞客为木土司修改文章、写序,他在丽江几乎每天都有文章记载。也可见当时木氏土司崇文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也反映了徐霞客不拘一格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纳西族友人的关爱,他在丽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日记资料、序文、诗文、论文、随笔等。

徐霞客在丽江,就是想亲自察看金沙江,曾经向木土司提出北上中甸和东进木里的要求,因路途艰险而被木增劝阻。根据其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丽江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转,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转,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徐霞客因脚疾从鸡足山由纳西人抬回江南后,也是他亲口告诉家人,并由吴国华等亲友记下并写进其墓志铭的,从这段史实可见,在当时 社会 动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徐霞客对丽江纳西友人帮助其平安回乡是心存感念的。

直到告别丽江的那天,他还在邱塘关上询问金沙江的走向,守者告诉他:翻过邱塘关东面的山就是金沙江,半天可以到达。后来,他根据考察结果,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系统地论证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他写道:“发于南(指昆仑山之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他认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岷江口到金沙江上游尚有数千里之遥,故长江源应该比黄河源远,他说:“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明徐霞客和丽江为何有如此深的缘分?

徐霞客是中国 旅游 第一人,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第一部。《徐霞客游记》关于丽江的记载堪称明代丽江的 历史 画卷,他记下了纳西族的 历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药 科技 、民风民俗等,从而也记载下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

有报道称,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出品、丽江古城(木府)博物院联合出品、云壹传媒联合CCTV摄制的四集人文纪录片《徐霞客在丽江》开拍。该片讲述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与土司木增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徐霞客当年在丽江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以及汉纳人民的深厚友谊。

徐霞客年轻时就“志在山川”,特别对流经家乡的长江发生了兴趣,看着滚滚滔滔的大江日夜奔流,进入大海,总想弄清它来自何方?源出何地?而《禹贡》中认定是“岷山导江”,世人都认为长江源于岷江。他发问道:按常理江应该比河大,其江源也应该比河源远。而已知黄河发源于昆仑山之北,若是“岷山导江”,岂不是长江比黄河短?这显然违反了常理。所以,他西南行的主要目的是想亲自探访金沙江,弄清长江之源。

徐霞客在西南行之前,就曾经写信给在云南的名士陈继儒,表明“决策西游”之事,准备“从夜郎以极石门铁桥之外……从丽江出番界”。为此,他特意请陈继儒给丽江土司木增写介绍信,以方便进入。

徐霞客是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乙卯)正月二十五日,从鹤庆县的逢密村进入丽江地界的,经丽江西哨、七河、邱塘关、蛇山、东元三生桥、八河、南门石桥住丽江城“通事”之家。正月二十九日从通事家经万子桥玉河西侧、中济海与束河之东、白沙岩脚院,住芝山解脱林。二月初一在“解脱林”受到木增土司的热情接待,日记中有“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的记载。

徐霞客到丽江后,知礼好守的木土司热情接待,徐霞客为木土司修改文章、写序,他在丽江几乎每天都有文章记载。也可见当时木氏土司崇文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也反映了徐霞客不拘一格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纳西族友人的关爱,他在丽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日记资料、序文、诗文、论文、随笔等。

徐霞客在丽江,就是想亲自察看金沙江,曾经向木土司提出北上中甸和东进木里的要求,因路途艰险而被木增劝阻。根据其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丽江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转,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转,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

直到告别丽江的那天,他还在邱塘关上询问金沙江的走向,守者告诉他:翻过邱塘关东面的山就是金沙江,半天可以到达。后来,他根据考察结果,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系统地论证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他写道:“发于南(指昆仑山之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他认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岷江口到金沙江上游尚有数千里之遥,故长江源应该比黄河源远,他说:“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离开丽江后,徐霞客从鹤庆转剑川,经大理转保山、腾冲,折回凤庆,于当年8月经巍山回到宾川鸡足山,然后为木增修《鸡足山志》,还写下《丽江纪略》《法王缘起》《近腾诸夷说》《溯江纪源》等文章。年底,因风湿病而瘫痪,后由木增派人用竹轿把他抬回江南,“转辗笋舆凡一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岗侯备船,六日而达江口”。于1640年夏天回到江阴老家,连同他的珍贵的游记资料,也一并送到老家,为后来整理保存《徐霞客游记》创造了条件。

徐霞客因脚疾从鸡足山由纳西人抬回江南后,也是他亲口告诉家人,并由吴国华等亲友记下并写进其墓志铭的,从这段史实可见,在当时 社会 动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徐霞客对丽江纳西友人帮助其平安回乡是心存感念的。

当我们重新回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在感叹之余,他那细致求证,据实分析判断,求知求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让我们深受启发。

我来说一说:徐霞客是中国 旅游 第一人,

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第一部。

在徐霞客《游记》中,西南行部分共九卷,而“滇游日记”整整占了五卷。这是云南人民与徐霞客之间的友谊见证,也是对《徐霞客游记》以及后来形成的“徐学”的重大贡献。这一段史实,为徐霞客考证长江源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留下了徐霞客与丽江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徐霞客游记》关于丽江的记载堪称明代丽江的 历史 画卷,他记下了纳西族的 历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医药 科技 、民风民俗等,从而也记载下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

徐霞客到丽江后,知礼好守的木土司热情接待,徐霞客为木土司修改文章、写序,他在丽江几乎每天都有文章记载。也可见当时木氏土司崇文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也反映了徐霞客不拘一格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纳西族友人的关爱,他在丽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日记资料、序文、诗文、论文、随笔等。

徐霞客在丽江,就是想亲自察看金沙江,曾经向木土司提出北上中甸和东进木里的要求,因路途艰险而被木增劝阻。根据其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丽江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转,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转,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

直到告别丽江的那天,他还在邱塘关上询问金沙江的走向,守者告诉他:翻过邱塘关东面的山就是金沙江,半天可以到达。后来,他根据考察结果,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系统地论证了长江与黄河的源头,他写道:“发于南(指昆仑山之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他认为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从岷江口到金沙江上游尚有数千里之遥,故长江源应该比黄河源远,他说:“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离开丽江后,徐霞客从鹤庆转剑川,经大理转保山、腾冲,折回凤庆,于当年8月经巍山回到宾川鸡足山,然后为木增修《鸡足山志》,还写下《丽江纪略》《法王缘起》《近腾诸夷说》《溯江纪源》等文章。年底,因风湿病而瘫痪,后由木增派人用竹轿把他抬回江南,“转辗笋舆凡一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岗侯备船,六日而达江口”。于1640年夏天回到江阴老家,连同他的珍贵的游记资料,也一并送到老家,为后来整理保存《徐霞客游记》创造了条件。

徐霞客因脚疾从鸡足山由纳西人抬回江南后,也是他亲口告诉家人,并由吴国华等亲友记下并写进其墓志铭的,从这段史实可见,在当时 社会 动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徐霞客对丽江纳西友人帮助其平安回乡是心存感念的。

当我们重新回忆徐霞客与丽江的这段情缘,在感叹之余,他那细致求证,据实分析判断,求知求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让我们深受启发。

谢邀:徐霞客对(浪穹诏)情有独钟!从丽江到浪穹诏〈现洱源县〉,游记详细记载了进浪穹所见茈碧湖〈碧水耀珠〉,且将茈碧花描写的淋漓尽致!并言风光〈西子而不及之也〉。风景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后九气台温泉在他笔下生花。在县城休息后至离县城西(凤翔)今凤羽镇,时逢清明寒食节。又写下白族名菜〈生皮〉出处。大约这样描述:时逢清明上坟祭祖,贫者带鸡一只祭祀。富者携猪一只,猪宰杀后用火炎(烤)后加以调料而食之。大约二十余日后,离开县城经(八里箐)今下山口至温泉遍地之处都有详细解读。但至今我也没弄清在县城(何氏家族)及凤羽(土司)后人就竟是何许人家?浪穹县志邓川县志也无从考查!父辈也搞不明白哟。

痴长六七。

云南是徐霞客两次游历的省份,可见徐霞客对云南的热爱。

在云南,徐霞客收获无数朋友。比如,晋宁的唐大来(即担当和尚),丽江土司木增。

徐霞客与丽江土司木增的情谊,堪称生死之交。

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五日,应木增邀请,徐霞客至丽江,二月十一日离开丽江,徐霞客共在丽江游历16天。

这16天里,徐霞客享受到他游历生涯中最高荣誉,他是丽江土司木增的贵人,也是丽江的重要客人。他在丽江讲学、校书、写游记,相信丽江居住的这一段日子,是徐霞客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丽江考察16天后,徐霞客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完成了《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成为宣扬丽江古城的第一人。

值得尊崇的是,徐霞客离开云南之前,已双脚俱废、无法行走,感觉时日不多、尚在鸡足山的徐霞客,请人送信给木增帮助他。而后,木增派了8个纳西大汉,他们用轿子、滑竿等抬着徐霞客离开云南,回到徐霞客自己的家乡。

回家不到一年时间,徐霞客在家乡逝世,真正叶落归根。

徐霞客与丽江和丽江人民,算是真正生死交融的情谊。

徐霞客在还没到丽江之前,丽江土司,也就是丽江的地方官木增就收到了当时的文化名人陈继儒的来信,介绍了徐霞客的情况。

在徐霞客到达鸡足山时,木增就派管家前去邀请徐霞客,把徐霞客安排在富国寺,也叫解脱林,这里是木增的私家寺院。

在这里,木增与徐霞客一见如故,木增从各个方面给徐霞客提供了很大方便。徐霞客也为木增写的诗文进行了修改、润色。

应该说,徐霞客在丽江享受了木增的最高待客礼遇。

后来,徐霞客还应木增之邀,为鸡足山写山志,徐霞客一直在鸡足山住了半年多,写出了鸡足山的第一本山志。

过了不久,徐霞客因腿和脚患病,无法行走,是木增安排人一直把徐霞客送回家。丽江也成了徐霞客壮游的终点。

所以,徐霞客与丽江有着极其深厚的情谊。

明朝的时候徐霞客为考证长江之源来到过丽江,据说在丽江逗留了16天左右,饱览了丽江风土人情,还与木氏土司结下深厚友谊!

有些人曾抱怨春节没有能够回家,也曾抱怨春节连续加班。可是,在380年前,也有一个人没有回家,他在赶往丽江的路上。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游侠——徐霞客。

今天清晨,一场春雨把丽江滋润得清新而湿润。380年前的今天,同样的天气,徐霞客看着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嗅着丽江沿途的花香,经过丽江的门户邱塘关,进入了丽江。

为纪念这个 历史 性的时刻,今天上午,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了一批文化人来到邱塘关、木家桥徐霞客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相应的纪念活动。

那么,徐霞客当年为什么来丽江?他在丽江待了多久?他在丽江都干了些什么?

来听听丽江知名文化人、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夫巴先生的讲述。

夫巴,谈徐霞客进入丽江的故事

徐霞客(1587-1641)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22岁出游,33年里行走了21个省市,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察,给后人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旷世奇才”,入列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代表中国经典文化的杰作之一,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380年过去了,对徐霞客的研究对丽江文化发展有些什么意义呢?来听丽江师专教授、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林军先生怎么说?

杨林军,谈研究徐霞客的意义

徐霞客 丽江(徐学·关于徐霞客的研究·游历路线研究)

作为360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地理探险家,徐霞客走遍了大半个云南。《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占了整个游记的五分之二,而且因其内容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明代云南 历史 必不可少的资料。《徐霞客游记》中的“丽江日记”在徐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遐征”西南,丽江不仅是考察的最终目的地之一,也是考察成果最丰硕的地方,同时又是撰写反映明末 社会 生活、 历史 沿革、 社会 变迁、山川形势、江河源流等文献的创作之地。到丽江前后,他完成了《溯江纪源》、《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和首部《鸡山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徐霞客游记》中的华彩篇章。在丽江他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自滇西游归时双足俱废,55岁的他已无力返回故土,在此情况下,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人把他护送回家,演绎了一段汉、纳民族间情同手足般的真诚友谊。

目前收集到的已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有14个版本

有关徐霞客的研究,首部专著应推夫巴著的《千古奇人生命的最后旅程——徐霞客与丽江》。该书较全面介绍了徐霞客进入丽江的过程,并对他的行踪作了一些考证。此后夫巴又撰《徐霞客“丽江之旅”的史实与考证》一文,进一步考释了他在丽江的 旅游 路线及其它一些史实。此外,有相当部分文章中涉及到徐霞客进入丽江的前前后后,评价他在丽江考察的贡献等,如:褚绍唐的《徐霞客下云南的考察工作》、卢永康的《徐霞客在云南》、葛季芳的《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贡献》等。由于徐霞客进入丽江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上,多数文章通过述评徐霞客与木增的交往,将其提升到民族之间的真诚友谊的高度,如:赵荣的《徐霞客与西南少数民族》,彭小明的《丽江盛情迎霞客》,陈缝湘的《徐霞客对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贡献》,李近春的《徐霞客和木增友好交往述论》,杨时铎的《徐霞客与木生白》等等。元明以来丽江实行土司制度,但有关土司制度的史料记载甚少,故而也有部分论文对丽江土司制度进行研究,如:文庚的《徐霞客对云南土司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施立卓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云南土司制》等。木增是鸡足山佛寺的最大施主,徐霞客曾两次在鸡足山停留,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宗教意识。在鸡足山徐霞客创作了大量的文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太初的《徐霞客手书赠鸡足山僧妙行诗稿》,朱惠荣的《徐霞客与创修》,朱惠荣的《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陈友康的《徐霞客与佛教》等。

最丰硕的成果应数2004年10月在丽江举行的“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120余人,提交论文近80篇,其中紧扣丽江方面的论文达70篇,都收到《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这次大会是对徐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报,特别是把“丽江日记”的研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了丽江地方文化的发展,扩大了丽江 旅游 文化的深度发展。此《论文汇编》被列入2004年全国重要会议论文集。2006年7月1日、15日分别在《丽江日报》周末版连载发表了题为:《中的纳西族文化内涵探析》,文章从记述了徐霞客到丽江所记录的纳西族文化,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徐霞客游记》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纳西族文化。2007年5月,笔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徐霞客与丽江》。作者首先介绍了徐霞客家世、其人发迹到《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接着萍踪了徐霞客丽江行之路线,用对比的手法,把360年来沿路的文化变迁娓娓道来;作者还专题论述了徐霞客笔下的丽江文化,最后,讨论了丽江与江阴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可谓是“徐霞客与丽江”这一专题的升华之作。

木氏土司第48代嫡长木光

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夫巴对徐霞客详细提到的邱塘关情有独钟,他一直致力于在遗址上恢复和重建邱塘关。现在,邱塘关牌楼已经建迄,那尊他在梦中看到流泪的石狮子,也拄了一根石拐杖重新站起来了,他终于舒了一口气。

徐学·关于徐霞客的研究·游历路线研究

徐学·关于徐霞客的研究·游历路线研究

徐霞客毕生从事旅行考察,《徐霞客游记》又有亡佚缺失,因而有些地方的游历路线不详,学者们进行了许多考证研究。

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霞客有天台、雁荡之游,朱惠荣认为,游天台、雁荡以前,徐霞客系溯曹娥江至四明山,再到宁波,还渡海游落迦山;游天台、雁荡以后的行程,应从乐清往南经温州府,溯瓯江西上,观石门洞,至处州游通天岩、箭溪、括苍山,转往北欣赏好溪两岸景色,至缙云仙都山观鼎湖,再往北,经永康、诸暨返回(《徐霞客南方游踪四则》,载《史学论丛》第一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关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的武夷九曲之游,经由什么路线抵福建崇安,不详。周宁霞等据季抄本指出,徐霞客是南经闽赣交界的分水关到崇安的,这校正了丁文江所编《徐霞客游记》附图中取道仙霞岭、经浦城而西南到崇安的路线(《〈徐霞客游记〉原始抄本的发现与探讨》)。

崇祯元年(1628)徐霞客“发兴为闽广游”,但仅遗有《闽游日记》,四月五日至福建南靖后缺载。朱惠荣认为,徐霞客是循海而西,先登罗浮山,后谒曹溪,中间经过广州;从广东的回程,应从韶州府经始兴县、南雄府,过梅关,翻过梅岭入江西省南部,再到福建南靖 (《徐霞客南方游踪四则》)。

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开始了为时将近四年的西南游程。对于这次“万里遐征”出发时的旅游路线,过去研究者一直以为徐霞客自家出发后,系沿江南运河经无锡、苏州,直达杭州。周宁霞等据季抄本指出,徐霞客舟行至苏州后,迂道东行到佘山,然后才开始西行,沿途经辰山、章练塘、王江泾、乌镇、新布、唐栖,到杭州(《〈徐霞客游记〉原始抄本的发现与探讨》)。

徐霞客西行黔、滇,由于日记散佚不全,其游屐所至,颇多存疑之处。朱爱美、邓宏认为,徐霞客经巴坪、六寨后的行程是总塘、观音莲(艰坪岭)、贵州的尧益(由彝村)、拉号、播寨、上司; 由麻哈至龙里的一段行程中,并未到过平越府和新添司,过去许多人对这段路程的解释欠准确,其路线应是干坝哨、马场坪、贵定岩头寨、贵定、沿山、龙里(《徐霞客黔游路线地名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3期)。徐霞客在贵阳住了三个晚上,《黔游日记》中逐日记载贵阳的活动又十分简略,人们可能以为他只路过贵阳,未作考察。朱惠荣认为,徐霞客对贵阳的地理分三次进行了考察:十一日考察贵阳东南郊,十二日考察贵阳北部地理,十四日离贵阳又顺路考察了贵阳西南部 ( 《徐霞客南方游踪四则》)。

崇祯十一年(1638)夏季由贵州亦资孔驿到云南广西府城(今泸西县城)的行止不明,周庚鑫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由亦资孔驿出发后,先经火烧铺、小洞岭,再过平彝所、滇南胜境,然后溯捌泽河上游经平彝卫、白水铺抵交水城,由交水南下,水陆兼程,跨白石江,经曲靖、温泉、桥头、石堡,然后乘船到越州,登陆步行十五里后,又上船由水路抵陆凉,由陆凉沿盘江抵路南,又北上河口、杨林,然后经板桥入省城,自省城经高峣游太华山,然后返回,再由省城经呈贡、归化抵晋宁后,沿大坝河过河涧铺、关索岭到江川,再由江川过通海,游秀山,度建通关,又经南庄到临安。接着,又西去石屏、宝秀、关口,然后顺泸江到异龙湖,泛舟经大水城,再返回临安。又由临安出发东游颜洞后,经老鼠村、漾田、中道岭至阿迷,又由阿迷经朋普、新哨北抵弥勒,然后由弥勒经大麻子哨到广西府 (《徐霞客戊寅夏季的游历路线》,《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1期)。

上述路线中由陆凉至杨林一段,长期以来被视为难解之谜。朱惠荣认为,应取陆凉、宜良间的古代交通大道,途经太平哨、新哨、阿油铺、发峨哨、回子哨、天生关、石桥哨、高石哨,到和摩站附近游石门,又往西游大㱔卜所近旁的芝云洞;以后折往北,经大哨、木龙堡,渡过南盘江,溯麦田河北行,游九乡溶洞群;游三角洞后往西,经咨卡、芹菜塘、马街、石虎达杨林(《徐霞客南方游踪四则》)。郑祖荣认为,由陆凉南盘江过路南北境,途中往游石林风景区,然后西下宜良坝子达邑市治所,再沿南盘江支流贾龙河,走北山坡道过宜良北境达于杨林(《谈徐霞客探珠江源》,《云南文史丛刊》 1987年2期)。

崇祯十三年(1640)徐霞客自云南鸡足山东归江阴,途中所经地区及具体时间,亦为悬案。周庚鑫认为,方树海在《大错遗文霞客自滇归年之贡献》(载《地理学家徐霞客》)一文中引大错和尚之说,认为徐霞客崇祯十六年(1643)自滇归,殊不足信,因徐霞客其时早已去世; 徐霞客应于崇祯十三年正月启程东归,历时将近七个月,约二百天左右;东归的路线,由丽江“西出石门金沙”,经中甸和巴塘、里塘一带以及汉源、雅安附近东上峨嵋,然后沿岷江至宜宾,再从宜宾经城陵矶等地赴黄冈,然后乘船顺长江返江阴(《徐霞客庚辰东归考》,《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5期)。褚绍唐也对东归的几条可能的路线进行了推测。他指出,徐霞客归程当是曾经“西出石门金沙”,然后北经晒经、瓦屋二山,其间游程当是在石门关渡金沙江,再沿江东北行过桥头 (在金沙江西岸),由此转北行至中甸。从中甸到峨嵋的路线,由今地形图观测,很可能是从中甸东经盐源、西昌(旧建昌卫)、越嶲,北过晒经、瓦屋二山而达峨嵋,也可能到了石门关之后,仍然东返,由丽江向东渡金沙江,经永胜而达会理,再北行过西昌、越嶲而至峨嵋,还可能取道元谋,渡金沙江至江驿,然后北经会理、西昌、越嶲而至峨嵋。自峨嵋东返,当是由峨嵋至嘉定州(今乐山),乘舟至叙州(今宜宾),再乘舟东返(《徐霞客滇游归程及〈游记〉源流考》,载《徐霞客研究文集》)。

徐霞客曾否游川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丁文江在《徐霞客先生年谱》中否定了钱谦益《徐霞客传》、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中的说法,认为徐霞客未尝到过四川。近些年有些学者力主徐霞客曾经游川,如上引周庚鑫、褚绍唐文均谓徐霞客东归途中曾到峨嵋。褚绍唐在《徐霞客曾否游川质疑》(《华东师大学报》1984年2期) 中还设想,西南游以前徐霞客已到过四川,推测的年代和路线,一是在天启三年(1623) 游嵩山、太华及太和山后,二是天启七年(1627)曾专程作峨嵋之游,其路线可能由汉水上行,由剑阁栈道至峨嵋。对于肯定徐霞客游川的看法,陈桥驿等学者提出了批评 (《论 “徐学”研究及其发展》)。

早在二十年代,丁文江主持编绘了《徐霞客旅行路线图》三十六幅,与游记一起印行(商务印书馆,1928年)。其后,褚绍唐、刘思源等又主持绘制旅行路线总图及分幅图共三十八幅,先附印于《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后又以 《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之名单独出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闻齐、赵志新编有 《徐霞客游记附图》(出版地、出版年月均不详,北京图书馆藏有此书)。此外,各种论著中还附有不少旅行路线图。黄锡之《徐霞客考察、旅行路线图示刍议》(载《徐霞客研究》)对部分图进行了评论。

丽江幕府景点介绍

幕府作为元明清时期纳西族土司的居住地,建筑非常精美,相当于当地的皇宫。它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故宫的亭台楼阁,还有纳西族的一些建筑风格,对风水地形很有讲究。总之值得一看,有很多景点可以去。

2010年至2012年,中轴线沿线的幕府有戴宇桥、田豫流芳牌坊、钟毅牌坊、议事厅、达摩堂、光弼楼、余音楼、万卷楼、三清殿、祠堂、阁楼、过街楼、家庭院落、官职、长廊等160余处。

经典游览路线:天宇刘放牌坊徐霞客照壁戴宇桥钟毅广场幕府门议事厅穆家院万卷楼达摩堂广碧楼余音楼三清殿后花园狮子山万谷楼黑

游览路线

徐霞客照墙

徐霞客照壁位于幕府大门前,上书“宫中之美,为王所拟”八个大字,出自徐霞客书《滇游日记》,旁有徐霞客、穆曾塑像。明朝崇祯十二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应穆曾之邀来到丽江,在丽江逗留了15天。

田柳坊牌坊

田柳坊牌坊位于幕府门旁,建于明代。纳西语“天流坊”的意思是“去读书”。相传为明代穆氏土司穆公题写,后由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增补。它是古代纳西族人推崇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标志。

钟毅牌坊

忠义牌坊又称忠义坊、丽江石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下令修建的,在文革中被毁。它是在1993年丽江7级地震后重建的。牌匾上刻着万历皇帝赐的“忠”字。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美誉。

议会大厅

墓室是穆土司的古宫殿,形似紫禁城的太和殿。它的建筑端庄宽敞,有一个虎凳,穆酋长的宝座。大殿前悬挂着三块“精忠报国”的匾额,分别是朱元璋、朱迪、成祖,以及世宗朱厚_御笔。

万卷楼

万楼是丽江乃至云南最早的图书馆,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一。有东巴经数千卷,大藏经数百卷,穆六公诗,多幅书画名家。被誉为“两千年文化传承的精髓”、“幕府档案的明珠”。

保护神殿

保管殿,又称后室殿,是穆土司商议家事的宫殿。里面有穆土司的画像。大殿前有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胜安题写的匾额,意为“报效国家,做国家的捍卫者”。

广碧楼

光弼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建。那是幕府后花园的门楼。当时是木石土司招待宾客的宴会厅。建筑内有中国武圣关公雕像和《丽江府志》年出版的《长江第一湾》图片展。它“雄伟壮观,被称为雅典西安”。

玉音楼

育婴楼,又名小五凤楼,是仿照郭芙寺庙的五凤楼而建的。是穆土司接圣旨的地方,也是载歌载舞的地方。厅内有白沙壁画《如来会佛图》的复制品,艺术价值堪比明代永乐宫。

三清堂

清代三大殿是木土司倡导道教精神的产物,是丽江古城唯一的道教宫观。这里供奉着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神灵。它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有三个屋檐和一个金字塔形屋顶的亭子。

狮子山

狮子山,古称黄山,山顶有古建筑群,山下有丽江古城、幕府、白马龙潭寺、文昌阁等美景

黑龙潭公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朱敏路1号。它的前身是龙王庙和玉泉公园。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以乾隆皇帝“玉泉龙神”称号和嘉庆、光绪皇帝“龙神”称号命名。它被列入目录《中国名泉》。它是丽江古城的后花园,被誉为。

以上是幕府所有景点的大致介绍,幕府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景点。总之值得一去。历经百年风雨,木府依然屹立于此,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非常值得纪念。


半岛彩票-ios/安卓/官网app下载 | 免责声明 | 皖ICP备17020059号-1